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史著作中,笔记文体以其广博的取材、精炼的语言、隽永的寓意和灵活的形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。《世说新语》堪称此类不朽之经典,记言则玄远冷隽,记行则高简瑰奇。“人鲜不读,读鲜不嗜。”其后逐步形成“世说体”,广为流传,影响深远。
全四册本《世说通览》,约300万字,为龚杏根、龚霁芃教授耗费十年之功所成。该书继承《世说新语》体式,收录了自先秦至近代约14600个文史故事,分为9大类、80小类,并以“四字表义”“两语成联”的方式组合。每联寓意进行逐一解说,同时提供典故出处引录原文。
《世说通览》是在弘扬传统文化、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问世的一部散发着古典气息的文化典籍。该书犹如一座当季花圃。花圃阡陌纵横,清风徐来,香气弥漫。花圃左右逢源,漫步其中,处处南山。闲暇之余,你可以徜徉其中或赏花、或吮蜜、或探香;致用之时,你可以寻路而去或比较、或甄别、或采摘;思古之幽,你可以沉湎其中或深思、或遐想、或流连。《世说通览》通俗易懂,适合初学者浏览典藏;《世说通览》博古通今,适合文职人员随时采用;《世说通览》古典雅致,适合儒者如琢如磨;《世说通览》探古通幽,适合考据研究。

《世说通览》(全4册)
编撰者:龚杏根、龚霁芃
定价:480.00元
责编:吴艺文
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
集《世说》大成,贯通古今典故源流
内容简介:
全书约300万字,采用《世说新语》体式,收录了自先秦至近代约14600个文史故事,分为9大类、80小类,以“四字表义”、“两语成联”的方式组合。每联寓意进行逐一解说,同时附录原文,方便读者查找、记忆、运用与深度掌握。
作者简介:
龚杏根,宜春学院教授,副书记,躬耕高等教育三十年,在履行高校管理职责的同时,一直坚持教学与科研,著有《卢肇集校注》、《赏诗百病》、《唐诗分类鉴赏》、《历代名人与绰号》等著作及论文数十篇。
文 摘
01.志向(节选)
豹三不朽 载四力为
(豹解说什么叫“三不朽”;张载立志要尽力做到“四为”。)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春,穆叔如晋,范宣子逆之,问焉,曰:“古人有言曰,‘死且不朽’何谓也?”……穆叔曰:“……豹闻之:‘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。’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
《张子(载)语录·中》:为天地立志(心),为生民立命,为去(往)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七不败敌 九世复仇
(阖庐生活上做到“七不”,终于打败楚国;齐国传了九代,到襄公时终于报了纪国的仇。)
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(楚大夫子西分析历史上吴能败楚,乃因)昔阖庐食不二味,居不重席,室不崇坛,器不彤镂,宫室不观,舟车不饰,衣服财用,择不取费。在国,天有灾疠,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。在军,熟食者分而后敢食。其所尝者,卒乘与焉。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,是以民不罢劳,死知不旷。吾先大夫子常易之,所以败我也。
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(齐)哀公时,纪侯谮之周,周(夷王)烹哀公……(齐传九世至襄公),八年,伐纪,纪迁去其邑。【《春秋》:纪侯(大)去其国。《公羊传·庄公 四年》:齐襄公九世祖哀公,烹于周,纪侯谮之也,故襄公仇于纪。九世犹可复仇乎?虽百世可也。】
志别年岁 业择教文
(孔子说:随着年龄的变化,我的志向会有变化;但最终选择的是教育与文化事业。)
《论语·为政》: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孔子以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教,弟子盖三千焉,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。
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,于是论次《诗》、《书》,修起《礼》《乐》。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……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曰:“假我数年,若是,我于《易》则彬彬矣。”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世道衰微,邪说暴行有作,臣弑其君者有之,子弑其父者有之。孔子惧,作《春秋》。《春秋》,天子之事也;是故孔子曰:“知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?罪我者,其惟《春秋》乎?”
孔子问志 诸生抒怀
(孔子询问学生的志向;各位学生抒发自己的理想。)
《论语·公冶长》:颜渊、季路侍。子曰:“盍各言尔志。”子路曰:“愿车马,衣轻裘,与朋友共,敝之而无憾。”颜渊曰:“愿无伐善,无施劳。”子路曰:“愿闻子之志。”子曰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
《论语·先进》: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。……(孔子让他们各谈己志。子路表示用三年治理好一个大国;冉有表示用三年治理好一个小国;公西华愿在祭祀中做名小司仪。最后,孔子问:)“点(曾皙),尔何如?”鼓瑟希,铿尔,舍瑟而作,对曰:“异乎三子者之撰。”子曰:“何伤乎?亦各言其志也。”曰: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夫子喟然叹曰:“吾与点也!”
宪亡草泽 由衣缊袍
(原宪隐居在乡间;仲由穿着破烂的旧丝棉袍子。)
《论语·里仁》:子曰: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孔子卒,原宪遂亡(隐居)在草泽中。子贡相卫,而结驷连骑,排藜藿入穷阎,过谢原宪。宪摄敝衣冠见子贡。子贡耻之,曰:“夫子岂病乎?” 原宪曰:“吾闻之,无财者谓之贫,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。若宪,贫也,非病也。”子贡惭,不怿而去,终身耻其言之过也。
《论语·子罕》:子曰:“衣敝缊袍,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,其由也与?‘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’”子路终身诵之。子曰:“是道也,何足以臧?”
撰稿:吴艺文
编辑:饶俊思
审核:余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