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推荐
他是心学宗师、智慧化身,为何屡历险阻?
他是千古圣人、事功卓绝,为何毁誉参半?
名家方志远解读王阳明的传奇人生,生动再现心学精髓及其发展脉络,深入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智慧。
作者简介
方志远,史学硕士、文学博士,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,江西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兼任中国历史学会理事、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、江西历史学会会长、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。多次被央视官网评为受观众欢迎的“百家讲坛”主讲人。
代表著作:《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》《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》《明清江右商帮》等,曾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历史研究》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,在《光明日报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等发表史学评论100余篇。
精彩书摘
阳明妙论
一天,王阳明带着弟子们在花圃除草,薛侃突然叹了口气说:天地间的事情真是不可理解。为何善者难于培育,而恶者却难于除去?
王阳明说:这是因为对善者没有好好培育,对恶者也没有真正铲除。说完后又觉得言犹未尽,加了一句:这样看善恶,一起念便错了。
薛侃不解,问道:怎说一起念就错了?
王阳明解释说:天地之间,花草都是生命,哪里有善恶之分?只是人要看花,便以花为善,以草为恶。如果一旦要用草,那么草又成了善者了。所以,事情的善与恶,全是因为人的好与恶所生。
薛侃不服,反问道:如先生所说,世间就没有善恶之分了?
王阳明并不正面作答,却自言自语地说:无善无恶者理之静,有善有恶者气之动。不动于气则无善无恶,这才是至善。
薛侃这次有理了,他立即反问:佛教也是无善无恶,先生的意思岂不与佛教一样?
王阳明喜欢的就是这种弟子,他解释说:“教无善无恶,便一切都不管,不可以治天下。圣人无善无恶,只是不以成见去裁量事物,只是一循天理,而不动气。
薛侃认为老师并没有说服自己,他重提刚才的问题:既然草不是恶,那就不应除掉。
王阳明又笑了:你这就是佛老的意思了。我常常说,天理就在我心,我心要观花,而草却有碍于观花,这便是不合天理,除去又有何妨?
薛侃有些明白,却又仍有些糊涂:这样看来,还是有善有恶。
王阳明笑了笑:虽然有善恶,但这善恶和你原来所说的善恶却不一样。善恶不在物,而在于心。心要观花,花便是善;心要用草,草便是善。所以,善恶全在于心。天理也全在于心。
兜了一个圈子,王阳明回到了自己的理论:我心就是天理,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”。
泰和人杨茂又聋又哑,但好学问,往赣州见王阳明。两人通过书写和手势,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交谈。
王阳明问:“你口不能言是非,你耳不能听是非,你心还能知是非否?”
杨茂答:“知是非。”
王阳明说:“如此,你口虽不如人,你耳虽不如人,你心还与人一般。”
杨茂一面点头一面拱手相谢。
王阳明接着说:“大凡人只是此心。此心若能存天理,是个圣人的心。口虽不能言,耳虽不能听,也是个不能言不能听的圣贤。心若不存天理,是个禽兽的心。口虽能言,耳虽能听,也只是个能言能听的禽兽。”
杨茂指天扣胸,表示感谢。
王阳明又说:“你如今于父母,但尽你心的孝;于兄长,但尽你心的敬;于乡党邻里、宗族亲戚,但尽你心的谦和恭顺。见人怠慢,不要嗔怪;见人财利,不要贪图。但在里面行你那是的心,莫行你那非的心。纵使外面人说你是,也不须听;说你不是,也不须听。”
杨茂又是点头又是拜谢。
王阳明说:“你口不能言是非,省了多少闲是非;你耳不能听是非,省了多少闲是非。凡说是非,便生是非、生烦恼;听是非,便添是非、添烦恼。你口不能说,你耳不能听,省了多少闲是非,省了多少闲烦恼,你比别人倒快活自在了许多。”
杨茂兴奋得连连扣胸、指天、跺地。
王阳明最后说:“我如今教你,只是终日行你的心,不消口里说;终日听你的心,不消耳里听。”(《谕泰和杨茂》)

长按或扫描购书